发布日期:2025-02-05 03:27 点击次数:139
北京天安门广场旁的毛主席纪念堂里,一位老人缓步走进大门。白发苍苍的她就是韩芝俊,已故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的妻子。
这些年,她坚持在毛主席诞辰和忌日来这里,替丈夫完成一个未能实现的心愿。
韩芝俊今年已经九十多岁。她走路的速度慢了,但脚步依然坚定。
纪念堂的工作人员都认识这位老人,她来的时候从不张扬,总是安静地完成这个特殊的仪式。
时光回到1948年。那年在山西盂县,时任县级干部的华国锋遇见了在地委机关工作的韩芝俊。
当时的韩芝俊是个文艺青年,擅长表演,经常参加当地的文艺汇演。两个年轻人通过县委书记田泽仁相识,很快发现彼此都怀着相似的理想。
同年十一月,他们在地委书记赵鹏飞暂住的闫中昌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不久,他们的长子苏华出生。随后又添了两个女儿。
但华国锋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韩芝俊一个人操持。五十年代初,华国锋调往湖南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1976年,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华国锋接任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到了八十年代初,他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
退休后的华国锋住在北京一处普通住宅,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喜欢早起散步,在院子里种花,偶尔接待老战友和熟识的干部。
其实华国锋的革命生涯从很早就开始了。1938年夏天,在山西交城县,17岁的苏铸看到村子里日军越来越多,决定加入当地的抗日游击队。
他来到交城山,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表现突出的他获得了一个新名字——华国锋。
同年十月,通过李伯林介绍,华国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不仅参与武装斗争,还开始学习政治理论。
第二年,他被派到汾阳县担任牺盟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向百姓讲解抗日道理,动员群众参与抗战。他带领游击队伏击日军运输线,破坏敌人通讯设施,战果显著。
1940年到1945年间,华国锋在交城县担任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和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他研究战术,分析敌情,指挥战斗。
当地人都叫他“华政委”。
晚年的华国锋身体每况愈下,活动受到限制。他一直有个心愿,想再去毛主席纪念堂看看这位影响了他一生的领袖。
可惜直到2008年去世,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他享年87岁。
韩芝俊知道丈夫的这个遗愿后,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在纪念堂里,她总是默默站立,代表丈夫向毛主席致意。
有时候她会跟工作人员聊两句,但更多时候,她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仿佛在追忆往事。
韩芝俊的坚持不仅仅是在完成丈夫的遗愿,更像是在守护一段历史记忆。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今天的繁荣发展,她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次去纪念堂,都是她对历史最朴实的敬意。
这对相濡以沫的革命伴侣,一个已经远去,一个仍在坚守。韩芝俊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用一个妻子最朴素的行动,完成着丈夫未竟的心愿。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对丈夫的深情,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见证。